朝贡体系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特定产物,中原王朝作为宗主国,接受藩属国的称臣纳贡,给予它们政治承认、军事保护,以及经贸和文化交流。
藩属国最多的是明朝,超过140个,既有我们熟知的朝鲜、越南、琉球,还包括一些不为人知的小国,像非洲东部的苏马、印度南部的胡马塔等等。
▲郑和下西洋使中国藩属国的数量超过140个
到了近代,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,以及清朝的衰落,绝大多数藩属国都沦为了列强的殖民地,朝鲜、越南、琉球等等无一例外,传统的朝贡体系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。
令人意外的是,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建立后,代表封建时代的朝贡体系却并未就此消失。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坎巨提,不仅在抗战期间坚持向中国朝贡,还要求内附,但没有成功。
▲坎巨提位于中巴边境地区
直到1947年,坎巨提并入巴基斯坦,才中断了与中国177年的宗藩关系,象征着朝贡体系彻底结束。那么,这个坎巨提为何能成为中国最后的藩属国?
一、万邦来朝
公元前11世纪,周王朝建立的分封制度便是一种朝贡关系,周王分封齐、秦、晋、楚等诸侯国,由他们自治,诸侯国则每年向周王进献贡品,还要派兵随周王作战。
秦朝兼并六国至西汉,华夏归于一统,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集权,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。于是,藩属国变成了特指中国以外、承认中国为宗主国、称臣纳贡的邦国。
▲周朝分封制是“藩属国”的源头
两汉时期一度拥有50多个藩属国,包括南匈奴,乌桓等等。公元前60年,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,管辖着乌孙、大月氏等藩属国,以及汉人移民建立的多个城镇,标志着中国对西域正式开始行使主权。
在保持宗藩关系的前提下,中原王朝一般不干涉藩属国的内部事务,由他们自行决定首领人选和治国方式。除了接受藩属国的朝贡外,中原王朝经常会赐予一些财货、允许进行贸易、传播中华文化。
▲“万国来朝”是中原王朝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
唐朝是汉朝之后又一个强盛王朝,640年开设安西都护府,到8世纪初,管辖面积超过了汉朝的西域都护府。唐玄宗时期的藩属国多达70多个,其中不少是主动前来朝贡的。
可以看出,汉唐时期的藩属国大多集中在西部,这跟中亚和西域地区的文明程度较高,又处在东西方贸易通道上,有一定的关系。而东南亚地区相对来说比较落后,只有柬埔寨已经发展为封建制国家。
▲西域都护府代表汉朝成为西域诸国的“共主”
对于一些小国来说,成为唐朝藩属,不仅会有丰厚的经济回报,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取得强大唐朝的军事保护,小勃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
小勃律位于葱岭(帕米尔高原)南部的山谷中,是西域和中亚之间的主要通道之一,丝绸之路南线的一个节点,并由此带来了不菲的财富。713年,小勃律国王亲自前往长安朝贡,正式成为唐朝的藩属国。
▲唐朝对西域的经略一度比汉朝更成功
由于夹在大唐与吐蕃之间,小勃律常年受到吐蕃的欺负,连国王都被迫娶吐蕃公主为妻,断绝了与唐朝的朝贡关系。747年唐军翻越葱岭出兵小勃律,帮助其摆脱了吐蕃。
▲帕米尔高原
安史之乱后,唐朝丧失所有西域疆土,小勃律便从中国史书上消失了。西域此后又经历了伊斯兰化、蒙古征服、突厥化等等,一切都已物是人非。
▲小勃律在唐朝史书上颇为有名
与中亚形成对比的是,东南亚地区受到中华、南亚、西亚等文明的影响,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文明国家。
尤其是在郑和七下西洋后,很多国家开始向明朝纳贡称臣,藩属国数量达到空前的140多个。
二、袖珍小国
明朝没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,直到1757年才由清朝收复西域,并将其改名为新疆,这是中原王朝继唐朝整整一千年后,重新对西域行使主权。
▲郑和下西洋
中亚国家纷纷向清朝称臣纳贡,不仅有较大的哈萨克、浩罕汗国(乌兹别克),还包括巴达克山国(今属阿富汗)等小国。1761年,达拉克和坎巨提又一起恳请成为清朝藩属。
▲直到18世纪后期,中亚地区仍是一片散沙状态
这个坎巨提所在的位置,正是唐朝时的小勃律,位于帕米尔高原南部、连接中亚和西域的河谷之中。属于今天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,紧邻中国新疆的红其拉甫口岸。
▲红其拉普口岸的位置
这个坎巨提并非小勃律的后代,唐朝史书没有记载小勃律的人种和语言。
清朝史书称,坎巨提自认为是亚历山大东征军的后代,与相邻的克什米尔敌对,只有七千多人,全部信仰伊斯兰教,以农耕为主,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,每年上贡砂金一两五钱。
▲清朝史书有时也把坎巨提记为“棍杂”
小勃律和坎巨提相隔一千年,没有任何传承关系,居然都愿意主动成为中国藩属,原因说起来也简单。
这块地方卡在中亚与西域之间,既受益于丝绸之路,又面临多方威胁,所以每当中国强盛重新控制西域时,他们便主动称藩,以换取中国的保护和丝绸之路的畅通。
除了坎巨提外,清朝在鼎盛时期还有17个藩属国,数量似乎远不及明朝,却都是中国周边的主要邻国,除了传统的朝鲜、琉球、越南等等外,还有大家不太熟悉、西藏以南的尼泊尔、达拉克等等。
三、天朝迷梦
藩属国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经常被人忽略,就是作为宗主国的外围屏障,有外敌入侵时提前发出警报。遗憾的是,承平日久的清朝似乎忘掉了这一点。
此外,清朝认为中亚地区没有强权,新疆、西域都是人口稀薄的少数民族地区,又远离核心的汉地十八省,因此没怎么关注中亚。
哪知,18世纪末,英国和沙俄已经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逼近中亚,清朝西部的安全环境急剧恶化。
▲英属印度是英国海外殖民的重中之重
除了抢夺殖民地本身外,英国最根本目的是保护英属印度的安全,沙俄的终极目标则是南下印度洋,寻求暖水军港。从宏观角度看,中国的新疆和西藏也包括在英俄的中亚大博弈范围内。
英国首先盯上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,1814年英国对尼泊尔发动战争,两年后迫使其接受英国的“保护”,内政外交都被英国人把持,成为英国殖民地。
▲英国用了两年才征服尼泊尔
此时的清朝依旧是东亚朝贡体系的核心,英国人暂时不想过度刺激清朝,继续维持着天朝上国的面子。
而尼泊尔人在血缘和文化上,都跟中国西藏有很深的联系,所以英国人允许尼泊尔向清朝朝贡,名义上仍是清朝藩属国。
与此同时,沙俄逐步控制了哈萨克汗国,1822年废除可汗制度,把哈萨克变成自己的殖民地。1839年英国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,把阿富汗也纳入了殖民体系。
▲鸦片战争前,中亚已经面临英俄两国的入侵
尼泊尔和哈萨克都曾向清朝求过援,但没有得到任何帮助,只能屈服于欧洲列强。作为宗主国,清廷也曾讨论过是否要援助尼泊尔和哈萨克,但大臣们认为,这些地方距离汉地十八省太远,出兵必然耗费巨大且得不偿失,因而拒绝了两国的求援。
事实上,尼泊尔、哈萨克的沦陷,意味着欧洲列强已经逼近,清廷不但全然忘记了外藩的屏护作用,更没有意识到英俄对中亚地区的争夺,即将危及新疆和西藏,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,
▲鸦片战争时英国人笔下的清军
1840年的鸦片战争暴露了清朝的虚弱和落后,列强纷纷扑了上来。英国人抢先露出了獠牙,通过不平等的外交和商贸手段来攫取利益,把最富饶的长江流域变成英国势力范围。
1846年,英国又将达拉克这个清朝藩属,强行并入英属印度的克什米尔地区。19世纪五、六十年代,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新疆的领土大约150万平方公里。
▲沙俄割走中国新疆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
随着英俄两国的进一步侵略,浩罕、博罗尔、巴达克山国等中亚国家先后沦陷,帕米尔高原的北端变成了中俄边境,中国通过帕米尔高原与阿富汗接壤。1884年,中俄两国签订边境协议,明确帕米尔高原属于中国。
▲中国从来不承认英俄擅自瓜分帕米尔高原
中国东部的形势同样严峻,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,从1885年开始,法国先后侵占越南、柬埔寨、老挝,1894年日本又通过甲午战争霸占了朝鲜半岛。
泰国认识到清朝的无能后,也终止了与清朝的朝贡关系,转而寻求与英法列强发展关系,以保持民族独立。至此,清朝已经丧失了几乎所有藩属国,传统的朝贡体系基本瓦解。
四、据理力争
英俄两国在中亚的势力交锋线在阿富汗和伊朗,一直延伸到中国的帕米尔高原。帕米尔高原,中国古称葱岭,位于亚洲大陆的腹部,连结着东亚、南亚、西亚三大地缘板块。
帕米尔高原由一系列高山组成,一些山间河谷既适宜耕作放牧,又是穿越高原的通道。因此,帕米尔高原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,被英俄两个列强一起盯上了。
▲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的腹心位置
沙俄不顾中俄两国签订的边境协议,派兵侵入帕米尔高原,赶走此处的清朝驻军。英国不会坐视沙俄吞并整个帕米尔高原,否则俄军将居高临下俯瞰南亚,于是也派兵进入高原的南部。
1891年,英军兵临坎巨提,要求向其提供“保护”。区区万余人、仍处于冷兵器时代的小国坎巨提,显然不可能抵挡住英国军队,坎巨提首领不得不向清朝求援。
▲帕米尔高原有8条大致东西向的河谷可供居住和通行
清朝派薛福成与英国交涉,指出坎巨提一向是中国藩属,由新疆伊犁将军管辖。英国则声称出兵是为了防止沙俄入侵,以确保英属印度的安全。英军已近在咫尺,对坎巨提势在必得,清军却根本无力应对。
尽管如此,在薛福成的据理力争下,在1892年达成协议。坎巨提仍然是清朝藩属,像往常一样继续朝贡,允许坎巨提首领保留自治权,由中英两国各派官员监督。
▲座落在无锡的薛福成故居
帕米尔高原山高水急,并不适合大规模作战,而且没有经济价值,因此,英俄经过一番秘密商讨,在1895年达成了瓜分帕米尔高原的协议,两国分别占据高原的南北部分,中间留一条瓦罕走廊给清朝,作为英俄之间的缓冲带。
清廷坚决不承认英俄瓜分帕米尔高原,却也无力阻止。中国与阿富汗的接壤部分只剩下瓦罕走廊,帕米尔高原南部的坎巨提,变成了英国势力范围,由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直接管辖,清朝只保住了名义上的宗主国身份,实际管辖权落到英国人手里。
▲伊朗-阿富汗-帕米尔高原是英俄势力分界线
这样一来,中国的整个西部边境都被英俄势力包围,瓦罕走廊以北属于沙俄、以南属于英国。两个列强对中亚的争端暂时告一段落,转过头来加紧对中国的新疆和西藏进行渗透,妄图进一步分裂中国。
1911年清廷退位,刚刚成立的北洋政府,发现还有两个藩属国与中国保持着关系:尼泊尔和坎巨提。虽然实际上都已被英国控制,名义上却仍是中国藩属,按照惯例每隔3-5年派使团来北京,上贡黄金,若是首领发生更替,同样需要取得中国的册封。
▲清廷退位不久后的紫禁城
封建时代的朝贡体系已经不合时宜,北洋政府没有打算予以继承,可也不能置之不理。
正好此时为了强调民族团结,北洋政府提出“五族共和”,便邀请尼泊尔加入中国。英国自然不会允许尼泊尔成为中国的一部分,这事便没了下文,尼泊尔从此停止向中国朝贡。
▲北洋政府的五族共和旗
至于坎巨提,这个国家太微小、太远了,北洋政府实际能控制的地方不超过传统的汉地十八省,对万里之外的坎巨提更是鞭长莫及,只好维持现状,继续接受其朝贡。于是,坎巨提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。
五、最终归宿
民国建立后,无论是北洋还是国民政府,中英关系总体上比较正常,两方都不愿提及坎巨提问题。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,坎巨提还向国民政府要求加入中国,共同抵御外敌。
然而,出于国际关系的考虑,中国需要英国及西方国家支持抗日,不愿意为了坎巨提而得罪英国。
另一方面,坎巨提的实际情况也不容乐观,既远又小,对抗战没有实质性帮助,因此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个请求。
▲英式装备的中国抗日军队
1947年,英国提出印巴分治方案,诞生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。原则上,以印度教为主的邦组成印度,以伊斯兰教为主的邦组成巴基斯坦。
克什米尔的情况比较特殊,上层土邦主大多信仰印度教,下层百姓却有77%是穆斯林。
英国人允许克什米尔各邦可以根据自身情况,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。此举埋下了印巴数十年冲突的祸根,也是中印巴三国矛盾的主要来源之一。
▲克什米尔问题直到今天仍是印巴冲突的导火索
同年10月,印巴各自派遣军队进入克什米尔。包括坎巨提在内的克什米尔北方诸邦,位于巴基斯坦控制区,随即宣布加入巴基斯坦,从而中断了与中国的宗藩关系。
从1761年至1947年,坎巨提与中国之间的宗藩关系保持了177年,最终由于坎巨提并入巴基斯坦而告终。同时也代表着延续两千多年的朝贡体系彻底瓦解。
▲罕萨不仅景色壮丽,还是有名的长寿之乡
由于历史上一直与克什米尔敌对,坎巨提首领穆罕默德·贾马尔汗不愿接受克什米尔的管辖。巴基斯坦答应让坎巨提成为中央政府直辖的土邦,有一定的自治权,并且重新命名为罕萨。
1963年,中国与巴基斯坦谈判划定了两国边境线,罕萨(坎巨提)归属巴基斯坦,这是对边境现状的最终认可。
1974年穆罕默德·贾马尔汗去世,巴基斯坦政府取消了罕萨的中央直属地位,改由巴控克什米尔当局管辖。
▲中巴经济走廊通过罕萨地区
1983年,我国新疆的红其拉甫口岸正式开放,对面正是罕萨地区,同时也是中巴主要陆上通道之一。罕萨人被巴基斯坦定义为罕萨族,总人口大约6万。
随着中巴外交关系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,尤其是“中巴经济走廊”启动后,罕萨既是中巴铁路又是“中巴经济走廊”的巴方起点,必将迎来一轮快速发展的机遇。
▲中巴国际公路,坎巨提地区位于中巴边境
- 怎样烧可乐鸡翅最好吃?加这2步,比饭店里做的还好吃,太香了 2024-11-23
- 美味熟食隆江卤猪脚的做法配方 2024-11-23
- 怎么炸油条好吃?教你正确做法,油条焦香酥脆,连吃两根不过瘾 2024-11-23
- 菜头怎么做好吃?教你正确做法,喜欢的不要错过哦! 2024-11-23
- 老南瓜晒干了怎么吃—— 甜辣口味的南瓜干 2024-11-23
- 清水煮鲈鱼的做法来了,喜欢的别错过哦! 2024-11-23
- 莫高窟在中国的哪个地方 ,这里的石窟充满艺术魅力,怎样去游玩 2024-11-22
- 恏怎么读?恏的读音和意思 2024-11-22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内百科 鲁ICP备2023048205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