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生活常识 >

执拗的性格心理疏导(管教执拗的孩子,这些招,有效)

五岁的小徵已经表现得很执拗,有些事情非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来,否则就要求重来一遍,若是不能如愿,便会哭天抢地、声嘶力竭,父母怎么讲道理,他都难以变通。父母不愿惯坏他,为此少不了生气,有时会采取暴力压制的方式,但更多时候会对其固执任性,采取冷处理的办法。

如今14岁了,小徵执拗的行为更加突出,自己想做的事情,最看重过程,至于结果是怎样的,他并不很在乎,如果被制止,就会大发脾气,甚至顶撞父母。


同时,老师反映小徵在学校缺乏民主作风和集体合作精神,与同学的关系比较差;做事没有计划,条理性差,一意孤行,有语言攻击,无理申辩等行为。

父母为此很是苦恼,遂到社工站求助兰社工,期望获得管教小徵的方法。


孩子执拗是如何形成的?


3、4岁的幼儿会经历执拗敏感期,这是性格和判断力的创建阶段,有的孩童有明显的行为表现,有的不太突出,但不代表他们没有这个经历。执拗敏感期与接下来的青春期有比较大的关联性,许多父母往往会忽略,总是疑惑,为什么青春期时孩子如此叛逆,或孩子的依赖习惯是如何养成的?

另外,有的是因潜移默化的作用,孩子会受到固执己见的父母所影响;有的可能是隔代养育不当,过度骄纵,使孩子错认为世界总是围绕着自己为中心,当遇到不满意的事情就会犟得很;有的多孩家庭、单亲家庭或留守的儿童,他们可能自小被养育者忽略,不受关注,与父母未能养成良好的依恋关系,这些孩子极容易形成执拗的性格。


未能顺利度过执拗敏感期,会有什么影响?


在安全的环境中,幼儿从探索和互动中获得生存的安全感,感知自己与这个世界是有边界的,是互相分离的,由此而萌发了对事物的掌控,自主意识日渐增强。

幼儿在执拗敏感期时会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识,会以哭、闹等表达的方式向养育者寻求独立,并以独立的视角去观察和探索世界;会对秩序有了追求,继而上升到对审美的追求,慢慢地养成了敏锐地感知环境和氛围变化,分类、归纳能力得以发展和提升,而这些内在能力的构建,是需要外界事物给予相应的对照和重复的印证才能形成。


在成长过程中,幼儿会运用身体进行学习和探索,其所经历过的感觉经验会被存储起来,当同样或类似的情境再现时,自身的感觉统合能力会联结和整合过往的经验,再形成新的认知,进而做出回应当下的行为。

到了青春期时,孩子会发展出更强的自我,他们渴望知道自己是谁,想要什么,应该坚持什么,有着强烈寻求独立的意愿,渴望像成人般被对待。


倘若孩子未能顺利度过执拗敏感期,他们会因自主、自立和自由的体验少,从而难以获得身体上的独立,其内在的能力就不会选择意志的独立,此类孩子会有明显的依赖行为;在该时期应发展的分类、归纳能力可能也得不到充足的发展和提升,他们的大脑会对某些新信息的处理会变得迷乱,从而会有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混乱行为,这些孩子的条理性、组织能力和计划能力会差强人意。


执拗的孩子形形色色,父母其实是很渴望知道,如何更好地管教他们的。


管教策略一:越执拗越亲近。

执拗的孩子往往在某些方面是比较敏感的,没有足够亲近,父母是难以捕捉到的。很多早期养育方式对孩子成长影响的研究告诉我们,亲情促进了孩子在生理上的组织有序,亲密的亲子关系,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行为,增强了对孩子特殊需求的敏感,也使父母获得了对孩子管教有良好效果的机会。

与孩子亲近的父母,很少会为不听话的孩子而恼火,也很少感到孩子难以管教,其根本原因在于,良好的亲子关系会有助于孩子尊重和顺从父母。他们相信父母对世事的认知是正确的,乐意敞开心扉接受父母的观点,用父母的想法代替自己原有的想法,不会对父母封闭他的心灵,也愿意尽力满足父母的期望。


管教策略二:尊重、理解和包容。


屡屡不听话的孩子最容易让人恼火,父母为了让其听自己的话,惯会使用压制的方式,然而这是看似有效,但实质坏得很的手段,它强行干扰了孩子独立工作的状态,类似的情形越多,孩子就越难以获得思想上的独立,更会削弱了孩子自我意识的树立,成年后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,做不到客观,也会对自我迷惘,没有主见,容易随波逐流。

了解到上述情况后,小徵的父母听从了兰社工的建议,决定改变暴力处置的方式,尝试尊重、理解和包容的管教策略。


1、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孩子。


成年人之间的互相尊重,是因为彼此都是平等的,而我们似乎习惯了把孩子当孩子,从父母的角度去俯视他们,很难做到真正的平等对待,因此,所谓的尊重,往往流于表面。

倘若父母能尊重孩子的人格,正视他的存在,不把他作为自己的附属品;尊重孩子的情感,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可能与成年人不一样,并给予共情。


尊重孩子的需求,理解他的愿望,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;尊重孩子的爱好,鼓励和支持他们的追求,肯定他的努力,赞赏他的成就,即使有些想法和做法可能不符合自己的期望,父母应遏制住强行为孩子做主的行为,哪怕最后是做错了,也比父母强加给他的选择要好,因为他尝试后,就能有深刻的体验。

父母以身作则,教会孩子勇于认错和改正,给予他合法的权利。


检验父母尊重孩子是不是在做表面文章,最值得参考的指标,就是得到尊重的孩子,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和积极、主动的心态,他们享受尊重,同时会萌发自尊心,会树立自强、自立的精神。


2、父母的理解和包容可以化解孩子的执拗。


小徵在四岁时有一段时间非常讨厌收拾玩具。多次教育后,妈妈非常生气,便将玩具、小书包扔出门口,也将小徵推出门外,直到他声嘶力竭地哭到邻居投诉,才让他进来。

事实上,小徵妈妈坦承,这样处理,除了自己崩溃外,似乎毫无用处。


在面对孩子的逆反行为,父母生气便有可能失去理智,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,而不是以父母的意志,才能理解他的意愿,这很重要!


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,接受执拗敏感期是孩子的必经阶段,要理解他被打破秩序而无所适从的不安,并耐心加以引导。

尤其在孩子12岁前后,固执任性更加突出,他讨厌受他人摆布和干预,这是因为其逐渐增强的成熟意识所导致。父母应避免摆出大人的架子去训斥孩子。若是非原则性的问题,应避免咄咄逼人的责骂,而是以温和、宽容的方式去理解他,更不要有人身攻击的批评、说教。


当然,原则性的问题,父母不能放弃监管和作出限制,应用尊重和体谅的态度,有技巧地向孩子说不,而不是粗鲁地制止。


结语


疏离、冷漠、恶化的亲子关系并非一朝一日而形成的,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构建、营造。满怀亲情的养育方式,是管教孩子的基础。假如自小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,即使非常执拗的孩子,他内心都是愿意服从于父母的意愿。


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,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对良好行为的鼓励。


就如四岁的小徵讨厌收拾玩具,如果妈妈捡起一个小鸭子认真地问:“小鸭子,怎么不回家呢?你的家在哪里啊?”以角色扮演的方式,引导小徵将玩具放回箱子里。

同时妈妈可以许诺,如果小徵收拾好所有的玩具,妈妈就可以同他玩游戏或给他讲故事等,以他喜欢的事情吸引和鼓励他,孩子才有动力去完成“收拾玩具”这个目标。


这不是比大呼小叫地责备来得有效果吗?

为了避免孩子日后形成过于顽固,偏执的个性,父母对孩子的执拗不要忽略和放纵,而应智慧地、耐心地、巧妙地加以引导,讲究方式方法,灵活处置。



育儿策略:儿童能否顺利度过执拗敏感期,对青春期以及长大后的社会化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内百科 鲁ICP备2023048205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