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生活常识 >

陪跑什么意思(陪跑的代价有些大)

“ 陪跑”在网络世界当中主要有两种意思。

第一种意思指的是在奖项或者是集体性活动当中,和别人一起入选,但是后来的获得者并不是自己的一种现象,这种可以被称作是某某奖项陪跑者或者是某某球鞋陪跑者等等。

第二种意思是一种新兴的职业,这类职业者通过陪伴别人跑步赚钱,这种职业可以锻炼身体,也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额外收入,是一种两全其美的职业。

这里想重点说说第一种意思。最近几天诺贝尔物理化学奖相继公布获奖者,10月5号会公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,最有名的陪跑者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。

村上是一个跑步爱好者,他甚至有一本书,书名就叫【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】。因为喜欢跑步,所以在诺贝尔文学奖上,也陪跑了起来。而这一跑就是15年。陪跑了15年的村上春树,在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,总是会被网友拉出来调侃一番,被大家亲切地称为“文学界的小李子”。信心可以创造,决心可以被消耗,陪了这么多年,以至于他后来说自己不关心了,或许也是自我安慰吧。

在学习这件事上,也分领跑者和陪跑者两类。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说教育太卷?少部分的领跑者一路前行,他们学习力强,接受新事物快,尽管只占学生人说的少数,但是影响力巨大。

各校都有一些学习力很强的学生,也就是很多家长口中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也就是学习这件事上的领跑者,家长对他们满眼的羡慕和崇拜,再看看自己的孩子,失落感加强。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他们一样优秀,俗话说追随成功者的脚步,就可以成功,有样学样就可以缩短差距。于是乎很多孩子在家长的督促下,被动的成为陪跑者,但是实践起来似乎不是这样,孩子累的呼哧呼哧,家长也满脸疲惫,差距似乎还这么大。

今天我和我的一个一中同学交流,她丫头在36中上初二。她和很多家长一样,发了很多牢骚给我,说年级里前几名多么多么优秀,提前学了初三高一教材,在外面学了某某提优课程,也让自己孩子参与,结果事与愿违,她干脆就不再有样学样,不陪跑了,目前结果反而变好了。

我的这位同学的经历是不是和很多家长类似。对孩子有太多的渴望和憧憬,对孩子的现状有太多的不满和纠结,看着周围的“别人家中的孩子”,再看看自己的孩子,满是失落。

成为“领跑者”的那些孩子,推手往往是学校里特色班,迎合家长口味的校外机构和一些有独立见解的家长。这些成为领跑者的孩子接受能力的确很强,初一的年级,可能已经提前掌握了初二初三的学习内容,但是这些孩子的行为并非是大部分学生的常态,也不是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的水平,如果很多家长以领跑者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孩子,不失落是不正常的。

能成为领跑者的孩子,其中很多人以后的升学路线也不是大部分学生能刻意模仿的,也就是不走寻常路。就好像本学期开学初,教育局和徐州一中联合多家成立的“淮海少年科学院”,2023年第一次招生,市区初一的学生怎么说也有两万多,只从这么多学生里选择180个佼佼者,开展学科拓展,对接市区热点四星高中的科技特长生招生。

10%的领跑者成长轨迹肯定和大部分孩子不一样,大部分孩子还是会走正常的升学之路。

领跑者固然让人羡慕,但是陪跑者也要结合自身的实力,要勇敢面对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,总是用领跑者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,到最后有可能带来伤害。

没有常年的刻苦训练,本身不具备对应的体质,不能陪着苏炳添跑步。最后苏炳添赢得金牌,你家孩子可能远远被甩在身后几百米,尴尬且打击孩子。

为什么家长总是说太卷,就是领跑者永远存在,家长总想让孩子陪跑,陪跑者代价有些大。村上春树固然也是个优秀作家,难道非要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个标准来衡量吗?领跑者现在固然让人眼热,最后可能考取清北,陪跑者最后考取南大浙大就不是成功吗?

清醒的家长应该能做到“你们卷你们的,我不跟了”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内百科 鲁ICP备2023048205号-2